中國鋼鐵行業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具備競爭力
中國鋼鐵已經具備全球競爭力,放開外資限制不會對產業構成根本沖擊。我國對外商鋼鐵領域投資限制的政策發端于2006年“鋼鐵產業發展政策”,規定外商投資鋼鐵行業不允許控股。該政策成功遏制了外資鋼廠登陸大陸的企圖,最終迫使米塔爾公司減持和退出華菱鋼鐵,新日鐵、浦項等知名企業在中國市場也鮮有作為。
從產業發展看,我國鋼鐵產業消費處于峰值區,行業已經相當成熟。遏制外資進入鋼鐵行業的這十年,中國鋼鐵產量高速增長,從2005年粗鋼產量3.6億噸,攀升至2015年8億噸,增長4.5億噸。而全球粗鋼產量由2005年的11.5億噸增加至2015年的16.2億噸,僅增長4.7億噸。中國鋼鐵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,年均產量增速保持在10%以上,至此,中國鋼鐵產量已占全球產量的一半,目前,人均鋼材表觀消費量達到488公斤/年,人均消費強度已經和日本、德國相當,位居世界前列。從企業發展看,中國鋼鐵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逐步成長,具備國際競爭力。
從對外貿易看,2016年上半年,中國出口鋼材5712萬噸,而同期進口鋼材僅為646萬噸。在2016年度世界企業500強企業中,河鋼集團、寶鋼集團、沙鋼集團、新興際華集團、首鋼集團五家企業入圍。同時,在2015年的全球前十家鋼鐵企業中,中國也占據一半席位。
從環保情況看,我國2015年執行的新環保法,對鋼鐵企業的環保要求提高,噸鋼環保成本已經在200元以上,2015年我國鋼鐵行業的噸鋼能耗571千克標煤,噸鋼耗新水量3.26噸,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到0.88千克,這些指標均處于世界前列水平。
其次,外資進入鋼鐵領域,會對中國鋼鐵產業實現一定的“補鏈”和“強鏈”效果。國家的相關法規也正在對外資鋼鐵企業在中國投資進行相應的調整。中國外商投資修法工作提速,8月29日,外資企業法等4部法律的修正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,擬對不涉及國家規定實施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事項,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,草案一旦通過,意味著我國將對外商投資將實行“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”管理模式。
近年我國大幅放開外商企業投資限制。背景一是全球貿易新格局推動中國快速融入世界化。2016年2月,以美國為首的“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”(TTP)簽署,美歐雙方爭取在今年年底簽署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”(TTIP),國際區域自貿協定進展加快,要求中國必須以更加開放的舉措來應對全球化。目前,中國和歐美等國已經開展了投資協定談判,中美投資協定(BIT)談判進行到第26輪,在“準入前國民待遇和采用負面清單”談判機制下,進一步交換負面清單;中歐雙邊投資協議正在圍繞草案文本進行談判,結合歐洲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積極態度,中歐BIT談判有可能后發先至。二是適應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潮流。作為全球貿易第一大國,中國的對外投資在提速,我國己是國際投資凈流出國,對外投資規模超過了FDI(外商直接投資)流入量。統計顯示,2016年上半年,我國境內投資者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5802億元,同比增長58.7%;同期,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417億元,同比僅增長5.1%。隨著中國資本賬戶流出量加大,順應全球投資形勢,放開外商投資限制是中國改革開放必經的一步。
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(下稱“發改委”)在官網對外披露,經國務院批準,發改委、商務部日前發布第22號令,全文公布《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(2015年修訂)》,自2015年4月10日起施行。另2011年12月2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、商務部發布的《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(2011年修訂)》同時廢止。在主要政策導向上,除了引導外資投向和完善政策體系外,有一條是放寬外資準入。進一步放開一般制造業,取消鋼鐵等股比要求。
中國鋼鐵行業在全球鋼鐵市場上的重要性與日俱增,中國己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消費國,世界鋼鐵大國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確認。雖然中國鋼鐵市場的價格遠遠低于美歐等國家市場,競爭也異常激烈。但國際主要的鋼鐵公司仍然希望能夠參與到國內的市場中來。
外資鋼鐵企業由于具備技術、管理、市場等方面先進的經驗,其以投資或收購后,在中國本土經營鋼鐵企業,不僅能夠節省從歐美到中國的海運費用,提供快速高質量的的產品和服務,同時還可以更好的從中國市場巨大的成長中享受發展的成果;另外,由于進入中國的外資鋼鐵企業已經在國外市場具備完整的產業鏈、高度發達的營銷網絡,其在中國的經驗可以更加優化其市場結構,提高其生產效率,通過其技術及品牌的外溢效應獲取更好的利潤和回報。
本文標簽:
發表評論:
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